2022年3月1日,我國智慧燈桿產業首個國家標準——GB/T 40994-2021《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桿 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正式實施。該由TC537(全國城市公共設施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據有關媒體統計,截止到2022年1月,全國智慧燈桿數量已超過26萬桿,其中已建成智慧燈桿61211桿,在建智慧燈桿14萬3809桿。 智慧燈桿產業迎來新一波浪潮,再次激發起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關注。
所謂“智慧燈桿”就是“多桿合一”,其目的只是對道路沿線的路燈桿、交通設施桿、路名牌、導向牌等進行整合,解決多頭建設、資源浪費、管理分散、影響市容等問題而獲得認同。隨著5G、物聯網、新基建的發展和規劃,智慧燈桿一度被定位為“智慧城市入口”。
智慧燈桿的外部形態是路燈燈桿,其內核已演變成能源業務、公共安全、智慧交通、無線通信、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多個行業賽道的集合體,形成了較為復雜的產業鏈條。
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廣東省標準《智慧燈桿技術規范(DBJT 15-16 4-2019)》,是全國首個針對智慧燈桿的省級標準。 2019年10月22日,深圳市智慧桿產業促進會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中國科技開發院召開《智慧桿施工規范》、《智慧桿防雷與接地技術規范》、《智慧桿檢測驗收規范》、《智慧桿電源電氣安全》、《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5項團體標準立項會議。2020年4月20日,全國首個多功能智能桿(智慧桿)團體標準《智慧桿防雷與接地技術規范》(T/SPIA 002—2020)在深圳發布,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成為“深圳標準”“深圳經驗”的先行特色。
2020年被業界稱為:多功能智能桿(智慧桿)“標準落地年”和“建設年”。
據報道,2021年,智慧燈桿相關的招標項目金額超過155億元,較2020年的49億元翻了兩番。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共有12個省份、13個行業組織發布涉及智慧燈桿標準。
國際標準:1個(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
國家標準(制訂中):2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出臺地方標準的省份:12個,安徽、北京、福建、廣東、貴州、河北、湖南、江蘇、江西、陜西、上海、浙江
出臺地方標準的地市:9個,成都、東莞、廣州、杭州、濟南、南京、青島、深圳、襄陽
出臺團體標準的行業組織:13個。
2022年,除了新實施的GB/T 40994-2021《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桿 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今年以來,各地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建立相關標準,至少已經有4個團體標準發布實施,分別是:
《智慧桿用LED 顯示屏技術規范》(T/SPIA 006-2021)—— 深圳市智慧桿產業促進會,2022年1月1日實施。
《多功能智慧燈桿系統技術規范》(T/HBIIIA 001—2022)——河北省信息產業與信息化協會,2022年2月7日實施。
《智慧多功能桿技術規范》(T/GIES 004-2021)——廣東省照明學會,3月1日正式實施。
《智慧燈桿網關規范》(T/SILA 005-2022)——上海浦東智能照明聯合會,2022年3月10日實施。
《燈桿的智能化改造技術要求》(T/SZIOT 012—2022)——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2022年3月20日起實施 。
智慧燈桿無論是功能體驗,還是建設運營,均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由于承載了多種智能設備的綜合體,智慧燈桿兼具了充電、安防、通信、交通、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多項功能,是一個有豐富應用場景的電子信息載體,其自身的防雷安全穩定性至關重要。
智慧燈桿產業的升溫,無疑是對防雷行業的利好。但是,智慧燈桿產業還在不斷的發展之中,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后期可能還會添加更多的功能模塊。智慧燈桿是一個強政策行業,諸多功能歸屬的不同的主管部門,各地牽頭單位也是五花八門。防雷企業要介入這一領域,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跟進眾多門類的技術和產品,很可能需要從上桿前的多種產品研發制造過程就要與上游廠家合作。這對于防雷企業的實力是一個考驗。
當然,除了智慧燈桿之外,智慧城市涉及的許多東西都可能有防雷的機會,比如無處不在的各種攝像頭、傳感器、顯示屏乃至智能窨井蓋、智能垃圾桶…… 首個國家級標準《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桿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的實施表明,智慧城市智慧燈桿正在給產業鏈上大大小小的困頓企業帶來希望。
本篇文字來源于CN防雷。